逛古典园林时,你是不是跟我以前一样?眼睛总盯着那些翘着飞檐的亭子、绕着开得热闹的花木转,要么就对着假山池沼拍照,压根没好好看过脚下的地面?直到上次去苏州拙政园,我蹲下来系鞋带,余光扫到地面上的纹路——居然是一朵朵用小石子拼的海棠花!当时就愣了:原来这不起眼的砖石地,藏着这么多讲究!
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古典园林里“脚下的学问”,那些铺地看着朴素,实则全是古人的巧思,每个细节都有知识点,咱们慢慢说。
1.碎砖头碎瓷片也能变“花毯”?古人的“废物利用”绝了
你肯定想不到,园林里那些看着精致的地面图案,很多是用“废料”拼的。比如碎掉的青砖、断成小块的瓦片,甚至是家里不用的旧瓷片,古人都能给它们“二次就业”,拼出各种好看的纹路——这在园林里有个专门的说法,叫“花街铺地”。
我上次在留园就见过,有一块地面是用淡青色的碎瓷片和深灰色的碎砖拼的,远看像一片片小荷叶铺在地上,近看才发现每片“荷叶”的边缘都拼得特别整齐。
展开剩余79%还有更绝的,有些地方会把不同颜色的卵石筛选出来,比如浅黄、深褐、墨黑的,嵌入灰泥里,勾勒出梅花、兰草的样子,低头一看,就像在地上开了一丛小花,特别灵动。
最有意思的是,古人连“破瓷碗”都不放过。有些铺地会用碎瓷片的边角料,拼出几何纹样,比如菱形、六角形,阳光一照,瓷片的釉面还会反光,比单调的青砖地好看多了。
你看,这哪是“废物利用”,明明是把普通材料玩出了艺术感,不得不说,古人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是真强。
2.铺地不只是“地面”,还得跟园林“搭戏”
别以为铺地只是随便拼个图案就完了,它还得跟园林的整体意境“搭得上话”,简单说就是“景和意要合”。这一点,苏州的网师园做得特别好。
网师园的主题是“渔隐”,就是古代文人想当“渔翁”归隐的意思。所以在它的“殿春簃”小院里,地面全是用卵石铺的鱼网纹,一格一格的,就像撒在地上的渔网。
你站在院子里,看着这地面,再联想到旁边的小水池,瞬间就明白“渔隐”的感觉了——仿佛下一秒就能坐在池边钓鱼。
还有拙政园的“海棠春坞”,那更是经典。小院周围的窗户是海棠花形状的,地面就用碎砖和卵石拼了一圈海棠花纹。
春天的时候,窗外的海棠花开了,风吹过,花瓣飘下来,落在地面的“海棠花”上,真假难分,感觉地面上的花也跟着活了。你看,铺地这么一“配合”,整个院子的风雅劲儿就全出来了,不是孤立的装饰,而是园林的“一部分”。
3.走在“吉祥”上是什么感觉?每步都踩着好寓意
古人逛园林,还喜欢把“好运气”藏在脚底下。很多铺地的纹样,看着好看,其实都带着吉祥的寓意,走在上面,相当于每一步都踩着“祝福”。
最常见的是“暗八仙”纹,就是不用画八仙本人,只拼他们的法器——比如吕洞宾的宝剑、何仙姑的荷花、铁拐李的葫芦。我在狮子林就见过,小路两边的铺地拼了这些法器,导游说,这是古人希望“八仙护佑”,走这条路能平安顺遂。
还有“蝙蝠捧寿”纹,用黑色的卵石拼出蝙蝠的形状,中间用浅色石子拼个寿桃,“蝠”和“福”谐音,意思就是“福气围着长寿转”。
另外,假山旁边常铺“仙鹤古松”纹,仙鹤和松树都是长寿的象征,逛到这儿,就像收到了古人“愿你长寿”的祝福。
这些寓意可能现在看有点“传统”,但你细想,古人把对生活的期待,不是挂在嘴边,而是悄悄铺在地面上,让每一次走路都变成一件有温度的事,还挺浪漫的。
4.脚下的“提示牌”:走哪条路,铺地早告诉你了
除了好看、有寓意,铺地还有个“实用功能”——帮你认路、调情绪,这就是古人说的“步移景异”。
比如通往亭子、大殿的主路,一般都用平整的青石板铺,一块一块铺得特别整齐,走上去稳当,还显得庄重,告诉你“这是主要路线,要正经点走”。
但如果是穿花丛、绕假山的小路,就不一样了,会用碎石和卵石混合铺,脚下有点高低起伏,你不自觉就放慢脚步,能好好看周围的花和景。
还有假山旁边的陡坡,铺地会特意嵌入防滑的条石,石缝里还会填点细沙,走上去不打滑,而且条石的颜色和假山差不多,看着不突兀。
你看,古人连“走路的安全和心情”都考虑到了,铺地不只是“地面”,还是隐形的“提示牌”。
现在我再去古典园林,总忍不住多看看脚下。那些碎砖、卵石拼出来的图案,没有亭台楼阁那么张扬,却藏着古人的巧思、风雅和对生活的小期待。
下次你逛园的时候,也蹲下来看看地面吧,说不定能发现属于你的“脚下小惊喜”——毕竟,这可是古人留给我们的“地面情书”啊!
(注:文章仅作知识分享,部分图源自网络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!)
古建家园-古建中国先行将文化融入建筑、文旅、建材的文化建筑产业对接平台!
发布于:浙江省宝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