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汾阳书酒节暨游学之旅:探索工业旅游与文化传承新路径
斑驳的老酒厂遗址与现代化酿造车间交织,经销商们在酒香与书香中体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。
2025年9月19日至21日,由匠体酒仓主办的“《秋把酒酹滔》书酒节暨汾州老酒经销商杏花村游学之旅”在山西汾阳市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举行。活动集结了汾州老酒核心经销商,通过品鉴、游学、共创三位一体的体验模式,深度探索汾酒文化基因与商业潜能。
在三天活动中,参与者不仅沉浸于汾酒六千年的酿造历史,还共同探讨了传统酒文化在当代的商业转化路径。杏花村作为清香型白酒的发源地,为此次活动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背景。
山西汾阳市酒厂股份有限公司郭昌董事长
01 三幕体验,多维感知 美酒与艺术的交响诗
活动以一场沉浸式品鉴会拉开序幕。与会者在美酒、美食、诗词与歌舞中体验了“举杯邀明月”的雅集之趣,实现了跨越70年的味觉对话。
展开剩余77%山西汾阳市酒厂股份有限公司郭昌董事长在致辞中强调了 “人品酿酒品”的价值理念,阐述了匠心坚守与商业创新的辩证关系。CEO仲毅则从文化生态角度出发,直观诠释了“让饮酒像读书一样高雅”的品牌主张。
匠体酒仓创始人喻勇胜创新性地推广豪放派饮酒文化,引导现场参与者载歌载舞,在愉悦氛围中感受中国酒文化的情感魅力。
穿越时空的酿造之旅
活动精心安排了三重工业旅游体验,让参与者直观感受汾酒的历史与未来。
在1954年老酒厂遗址,斑驳的发酵池与泛黄的工牌诉说着“共和国长子”的荣光,古法酿造的非遗价值跃然眼前。
位于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的新厂区,展示了“制曲-酿造-储藏-成装”的完整工艺流程。参与者们体验了数字化生产管控系统与传统地缸发酵的完美结合,见证了科技与传承的碰撞。
汾州府酒文化博物馆成为文化溯源的终点。从历史渊源到企业荣誉,从千年酒器到现代香型演进,参与者在一个空间里穿越古今,漫步于汾酒文化的长廊。
商业文明的思维发酵
思维共创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要亮点。汾阳市酒厂CEO仲毅亲授社交礼道课程,提出“三度理念”——文化浓度决定品牌高度,体验温度拓展市场广度,合作深度保障发展长度。
为期一天一夜的共创会为游学伙伴提供了一整套系统建设方案。现场互动热烈,参与者踊跃发言,形成了多项落地合作意向。
山西汾阳市酒厂股份有限公司CEO 仲毅
02 工业旅游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
本次书酒节与游学之旅实现了三重突破:把工业旅游做成文化IP,把经销商培训升维为文明传承,把商业合作重构为价值共生。
杏花村凭借其独特的酒文化资源,正在成为工业旅游的重要目的地。正如杜牧笔下“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”所描绘的景象,这里已不仅是酿酒基地,更是文化体验场所。
汾酒集团近年来积极探索“酿酒+文化+旅游”的融合发展模式。从汾酒博物馆到中国汾酒城,一系列工业旅游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酒文化体验。
这种模式与个旧市“锡工业文化+”和洛阳“工业+旅游”等创新实践不谋而合,标志着传统工业城市向特色旅居目的地的转型趋势。
03 品牌与文化共鸣
汾州老酒作为中国白酒文化的重要代表,其价值不仅在于酿造技艺,更在于文化传承。山西汾阳市酒厂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深度挖掘企业文化资源,实现了品牌价值提升。
“人品酿酒品”的理念体现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坚守。这种坚守与创新并重的策略,使汾州老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独特的品牌魅力。
匠体酒仓打造的“书酒节”IP,成功将一次性活动转化为可持续的文化品牌。这种模式为传统酿酒企业提供了文化营销的新思路。
随着“天元鼎”越野赛事带动荆门文旅消费,海尔工业旅游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,中国城市正上演着“流量突围”的新叙事。
汾阳模式证明,当传统工业与当代文化创意相遇,当生产线与体验空间无缝对接,工业遗产不再是尘封的记忆,而成为充满活力的文化资本。(靳新国 梅金芳)
(责任编辑:靳朴)
发布于:北京市宝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